起落不定 发表于 2016-11-24 12:12:02

成都的市中心究竟在哪儿?

   这注定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命题。我们说的究竟是地理中心、经济中心、行政中心,还是历史文化中心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阐述。

   历史上,这几个中心是重叠的。早期土地价值理论受到西欧城市经济学中重要的“同心圆理论”的深刻影响,该理论认为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最高,并按照均匀的半径向城市外围递减。



   上图是典型的“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图,最好的商业/商务价值、就业机会、基础设施配套等等,都分布在市中心,而地理中心、经济中心、行政中心是三位一体重合的。


   其实“一环套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不是中国独创。欧洲历史上有很多城邦制的国家,所以“单中心+放射线+环状”的城市结构非常多见。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巴黎,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城市形态。



   巴黎的中心城区被沿着老城墙轮廓修建的环城公路——La P riph rique围绕,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另外一个国际大都市莫斯科,也有同心圆式的城市结构。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8.jpg
   而莫斯科2100年的地铁建设规划图更清晰地显示了其环状+射线状的结构。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7.jpg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2010年,而是2100年!……



   国内很多城市的空间布局也是典型的同心圆结构,典型的有北京和成都。

   北京是一个标准的同心圆结构。目前市区已经修到了六环路。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6.jpg
   如果把目光放到环北京区域,则北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七环路。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5.jpg
   另据相关消息显示,七环已拦不住北京,北京即将迎来高铁大一环。在一座城市建一条环绕的高铁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放眼世界估计也很难找到第二个。

   成都也是一个标准的环状同心圆式空间布局的城市。除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内环、一环、二环、三环、绕城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也于2015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目前在上面跑的车辆还不多。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4.jpg
   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即“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简称“三绕”,目前已经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实现通车。“三绕”有一点神似北京“七环”的感觉,全长458公里,有195公里在成都市境内,它不仅途经蒲江、邛崃、大邑、崇州、金堂、简阳等成都市8个区(市)县,还串联起什邡、绵竹、中江、彭山等成都经济区13个市区。


   可见,从古今中外的案例来看,“同心圆”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这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理论上说,只要是平原城市,同心圆式的形态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率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环状城市,地理中心区域到环的各个方位的物理距离相近,从360度的环状分布区域同半径位置的任何一点前往城市地理中心的距离都差不多,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城市空间布局。而其他形态的城市格局(比如带状分布的城市或多中心城市),必然前往某些区域的距离近,而前往另外一些区域的距离就很远。当然,“同心圆”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并非没有缺点。最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潮汐式”的交通拥堵,即早高峰进城方向堵而晚高峰出城方向堵。但是其他形态的城市布局(如带状)也并非不堵,只不过就是堵一个方向还是堵很多方向的问题(单中心形态在360度的范围分摊了拥堵,也许比带状布局只堵一个方向还要好一些)。理论上说,只有多中心的城市布局才可能是解决交通拥堵的理想办法,但这又必然带来核心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分散,利用效率不如单中心的布局高。所以没有什么城市空间布局是完美的,人们只能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中心逐渐开始偏移。成都历来都是一个典型的单中心的同心圆城市,但随着“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天府新区的建设,成都加速向南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成都目前的城市状态正在从传统的环状单中心城市向着双核城市(未来天府新区建成以后)的双中心转变。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将共同形成了“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整体结构。其中,“一核”指《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发展核,范围为整个成都市域。“两区”就是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中心”就是指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而目前的高新南区集中了成都现代服务业(金融、地产、科技)的精华,是一个双核城市形成前过渡期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那么,当天府新区发展起来以后,未来成都城市格局的最终形态会是怎样的呢?也许很多朋友会想到“双城”这个概念。比如人们常说的成渝、京津这样的类型。但是成都和重庆的距离在340公里左右,好像远了一点。北京和天津距离约136公里,好像也有点远,而且中间还着隔若干河北省的县。准确地说,成都目前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着“双黄蛋”的城市空间形态转变。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3.jpg

   笔者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有一个适合的国际参照案例!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双城”(the twin city)。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城市,位于该州东南部,跨密西西比河两岸。面积15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0.7万(2014年)、都市区人口超过345.9万(2013年)。东与州府、明州第二大城市圣保罗毗邻,组成著名的“双子城”,包括附近郊县在内,面积12626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一半以上。忽略人口的差异(中国城市的人口普遍比国外城市多得多),笔者觉得天府新区发展起来以后的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与明尼苏达双城有很多神似之处。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2.jpg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城区之间是无缝连接的,这种“双黄蛋”式的“双子城”城市结构与传统的分割较远的双城模式有很大区别。明尼苏达双城的两个城区分列密西西比河的东西两岸,跨过河就是另外一个城区。而成都的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则分列绕城高速(即“四环”)南段的南北两侧,几乎可以说过一个下穿隧道就到了另外一个城区。

   其次,面积相近。明尼苏达双城包括附近郊县在内,面积为12626平方公里。成都原本的行政管辖范围(含郊县)面积为12390平方公里,代管简阳以后的面积为14603平方公里。

   再次,比经济。如果按汇率6.6计算,2015年明尼阿波利斯都会区gdp约16400亿元人民币(比重庆的GDP略高),而成都的GDP为10800亿元人民币。虽然看似差距较大(其实还没有成都和深圳的差距大),但是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都会区是指美国中部的著名双城明尼阿波利斯与圣保罗及邻近的多个郡所组成的都会区(包括威斯康辛州的伯明顿市)。所以如果只拿明尼苏达双城和成都比,差距其实并不那么大,毕竟比较对象是发达国家的著名城市带。但是,一个大大的但是,别人明尼苏达双城区域可是16家世界财富500强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啊(1993年有31家的总部设在这里,辉煌啊~)!相对于GDP规模而言,这体现了经济结构的差距,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问题:成都的市中心究竟在哪儿?

   天府广场区域?新会展——环球中心区域?还是兴隆湖区域?

   也许读者朋友们会觉得这是一个“过去——现在——将来”的问题,但笔者却觉得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伪命题。

   天府广场作为成都中心城区的地理中心,这个地位是一直会客观存在的。成都的经济重心和行政重心在不断南移,虽然这是发展趋势,但中心和重心还是有区别的。天府广场永远是绕城高速这个环的几何意义上的中心,而且随着二绕和三绕的陆续建成,这个中心的地位实际上还在强化。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眼光来看,即使天府新区建成,未来成都发展成了美国明尼苏达双城那样的双黄蛋式的双子城形态,天府广场也还会是中心城区(或老城区)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新区(比如城南)的快速发展,区域性的商业中心正在逐渐形成,这对传统市中心的商业客群形成了一定的分流。特别是城南有大量集中式商业体的开发,其发展势头大有挑战成都传统的市中心之势。

   那么,作为地理中心的天府广场及其周边区域(按照比较传统的说法,我们把锦江组成的“内环”看成是成都环状城市的城市核心区域),其价值是否依然存在呢?应该说,随着成都经济重心和行政重心的逐渐南移,传统城市核心区域的这两部分价值在逐渐被削弱。但是,其作为地理中心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削弱,甚至还有可能被加强。

   从既成事实来看,成都并非只是在当年修建了绕城高速以后就停止了环状道路的建设。相反地,建设规格更高的第二绕城已经建成通车,而更大的一个环即第三绕城也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通车。二绕和三绕这两个半径更大的环,只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天府广场。所以即使以后天府新区的建成让成都发展成了一个明尼苏达双城那样的双黄蛋式双子城,天府广场这个中心也会强大得多。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双黄蛋,而是一个双黄荷包蛋。


   普通双黄蛋


   双黄荷包蛋。这张图,笔者觉得相当传神……

   (笔者打了二十几个鸡蛋才做出这个效果,不容易啊……)


   此外,随着成都经济和行政重心的逐步南移,北、西、东部前往城南的通勤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于是前往市中心反而变得更经济和划算。城市再怎么发展,住在北、西、东的人也不可能全部长途奔袭跑到城南去办事和消费,这是不经济的,也是浪费社会资源。具备全市辐射能力的商业项目仍然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域。比如IFS和太古里。城市向南发展的大背景其实也是城市中心区域商业价值崛起的第二次机会。随着二绕和三绕的陆续建成通车,传统市中心对于周边地市县的辐射能力将会更一步加强,这是一种地理优势上的“统治力”。


   2016年8月10日,成都市规划局正式发布“成都中心”规划方案,方案中的“成都中心”正是现在的天府广场及后子门片区的大部分区域。根据此规划,未来成都将在这一区域打造一个占地上千亩,集文化中心、城市遗址、中央公园和产业高地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新地标,成为一张和纽约中央公园类似的城市名片。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1.jpg

   成都中心效果图



   据成都市规划局的领导介绍,作为一个城市千百年来的地理、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成都中心”所在地在城市规划层面上能够允许进行规划建设,这种情况放眼全国都很少见。为此,重新打造的“成都中心”,将秉承“复兴历史文化、重构城市中心”的规划思路,融入成都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因素,同时结合时代特色把现代中央商务区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格局。

   显而易见,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政府并未放弃市中心区域,而是在继续加大对市中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显然,“成都中心”要复兴的不仅仅是地理中心的地位,还包括其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详见2016年8月10日成都市规划局发布的“成都中心”规划方案)。

   另据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对成都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最新测量(详见《成都商报》2016年11月4日第7版),成都的城区面积在16年中扩大了约两倍,城市的重心位置虽然在不断变动,但总体来看仍然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文:刘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http://image18.poco.cn/mypoco/myphoto/20161124/15/53596874201611241517381832573219325_000.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的市中心究竟在哪儿?